2021-08-24 16:20 未知 编辑:小智 浏览数:环球艺术网
文化开启了对美的感知。 美国思想家、文学家爱默生 文化,是生活的余兴,也是贯彻生命的信念行为。当一个人性情中最崇高的地方,绽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当一个人的审美趣味,...“”
文化开启了对美的感知。
——美国思想家、文学家爱默生
文化,是生活的“余兴”,也是贯彻生命的信念行为。当一个人性情中最崇高的地方,绽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当一个人的审美趣味,足以赋予生活一种优雅况味,那便是文化所致。文化不是知识,文化是对知识以外美的追寻。
同样,文化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是有力量、有共鸣的纽带。凡是有文化、有内涵、美的事物,总是有可感知、可共鸣的无限吸引力。但企业应该如何以文化为领,打造拥有独特文化性格的品牌?
8月23日下午,北京798艺术区机遇空间,带着上述命题,圆歌牵头,邀请业界多位大咖嘉宾举办了一场主题为“文化引领 品牌计划 暨文化基因工程 CTC计划(Culture——Tourism & Commercial)”的圆歌·易LIFE论坛。
本次论坛邀请到了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知名雕塑家隋建国,导演、编剧、监制、制片人、策划、《青年电影手册》主编程青松,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美术馆》杂志主编张子康,北大三诗人之一、北京师范大学老师西川,独立策展人、艺术评论家冯博一,著名内地摇滚歌手、苏阳乐队创办人苏阳等嘉宾。同时出席本次论坛的还有圆歌文商旅集团副总裁丁林先生、总裁助理单来臣先生及圆歌内外部小伙伴。
艺术策展人、评论家段少锋担任此次论坛的学术主持。出席本次论坛的嘉宾从⽂学、艺术、电影、⾳乐等领域就自己参与或者发起的公共空间⽂化艺术项⽬经历,分享了⾃⼰对于“公共空间”的理解和经验,探讨在走向公共空间的过程中,各种不同形式的文化是如何发挥引领作用,并进而通过品牌的计划完成这一过程的。
·嘉宾观点摘录如下
主持人观点
段少峰
策展人、评论家
部分策划展览:“观世界·世界观:漳州国际当代艺术展”(漳州博物馆,2017)“徐冰和他的学生们:雁渡寒潭不留影”(苏州,诚品生活,2017),“行走在自然中的艺术”(北京,北京农展馆,2018),“没展2018”(上海,喜马拉雅美术馆),“开合未来:Undefined Future”,(武汉,合美术馆,2019)
走向公共空间的跨界
⽂化艺术各领域的活动在今天越来越具有公共属性:艺术领域出现大规模的国际性当代艺术展览、大地艺术项⽬以及公共艺术项⽬,文学领域出现各种形式的诗歌节或者文学季,或文学奖,电影领域出现电影周、电影展等活动,音乐领域出现越来越多的大型音乐节……本次论坛邀请到了文学、艺术、电影、音乐等领域的重量级嘉宾,就自己参与或者发起的极具公共空间属性的文化艺术项目,分享自己对于“⾛向公共空间”的理解和经验。
分享嘉宾观点
隋建国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
中国著名雕塑家
部分个人展览项目:2019年《体系的回响——隋建国1997-2019》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中国北京;2019年《体系:隋建国2008-2018》OCAT,中国深圳;2017年《肉身成道》佩斯画廊,中国北京;2015年《触手可及》佩斯画廊,中国北京;2014年《盲人肖像》中央公园弗里德曼广场,美国纽约。
偏离17.5度
相对于地球的南北轴线,整个新浦江城总体规划的轴线向东偏了17.5度。以此为灵感,陶建国老师在预先设定的结点以相同间距(220米)树立起几十个铸铁方柱,形成一个与城镇中建筑与街道系统的朝向偏离17度的柱阵。
这个作品,就是陶建国老师落地于新浦江城的公共艺术工程——《偏离17.5度》。
此次论坛,隋⽼师结合⾃⼰的艺术实践以及参与的具有公共性艺术项⽬的经验来分享⾃⼰对于当今时代艺术如何⾛向公共空间的观点。
文化来源于人,也服务于人。当下,文化在新时代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立足于本地特色、建立在传承之上,也要实现自我更新。艺术不只是技术炫耀或者照搬复刻的东西,而应该赋予艺术品思想灵魂层面的拓荒与跃升。
所以说,无论是哪种艺术的呈现样式、叙事方式,还是艺术理念、美学观念,都要依托于人,将情感诉说给观看者。当艺术品与人产生情感交流与共鸣,也就证明艺术作品“活了”,它也就是非常成功的。
程青松
导演、编剧、监制、制片人、策划
《青年电影手册》主编
部分作品:担任制片人电影《春潮》获第15届中国长春电影节评委会见,最佳导演奖,获2019年FIRST青年影片最受观众欢迎影片奖,入围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主竞赛单元,获第2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提名奖。监制影片《深空》入围第78届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威尼斯日”竞赛单元,并作为该单元开幕片。获第四届平遥国际影展“发展中电影荣誉”华谊兄弟最佳影片奖。
从电影节的发展演进探讨艺术的坚持
电影⼈程青松先生结合参与国内外电影节的经历,分享了自己对于今天影像⽆处不在的时代,电影展和影像的活动如何走向公共。
艺术创造从业者,应该具有这样的精神,“拧巴,叛逆,但有足够强的自我掌控和驱动力”,这样才能创造出不一样态度的作品。同时,也要“有足够坦诚的真我意识”,这样的作品才容易被大众接受。从做编剧开始,就开始接触电影节,无论是做评委还是作为参与评比者,我都希望能够更加真诚的面对一切。
无论在何时,何种情况下,艺术从业者都不要随波逐流。这是底线,也是应该有的品格。只有可以与群众保持思想交流的艺术内容,才是好的作品,可以更好地走进公共。
张子康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
《美术馆》杂志主编
部分策划展览项目:“雷安埃利希——太虚之境”、“卡普尔大展”、“悲鸿生命——徐悲鸿艺术大展”“智识城市——2020深圳公共艺术季”。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张⼦康馆长分享了自己策划和发起国内外艺术项⽬的经验,以及他本⼈⼀直以来致力于的智识系统,分享自己对于艺术⾛向公共空间的理解。
主要从以下两个策展项目展开:
雷安德罗·艾利希“太虚之境”
美术馆必须深入了解市场,用文化的视角审视市场,但不被市场所干扰,正确地认知艺术的文化创造价值,起到长远的市场导向作用及对未来市场的放大效应,时刻保持美术馆的使命与宗旨。
同时,也要重视艺术和科技的结合,两个概念似乎离得非常远,但二者发展一直互相依存、互相辅助。正是有了科技进步,艺术才有了发展变化的可能,才会从几千年简单的线条色彩,过渡到种类繁多的当代艺术。易水便是不可多得的自然博物馆,当它与科技相融合,相信会创造出不一样的艺术价值。
安尼施·卡普尔
卡普尔是近年比较有影响力的展览,他用极具视觉穿透力的作品在大家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例如在他作品中大面积的红色——一种红色颜料堆砌而成。他对于作品的元素、材质都有很高要求,他甚至会为自己作品中的特定颜色专利申请。
他的作品有强烈的主题贯穿,有令人印象深刻的色彩冲击,某种程度上代表了艺术家创作和展览的崭新发展层面。
西川
北大三诗人之一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部分作品:诗集《虚构的家谱》(1997)《大意如此》(1997)《西川的诗》(1999),诗文集《深浅》(2006)、散文集《水渍》(2001)、评著《外国文学名作导读本.诗歌卷》(2001)、译著《博尔赫斯八十忆旧》(2004)、《米沃什词典》(与北塔合译,2004)。编有《海子的诗》(1995)《海子诗全编》(1997)。
国际文学节样貌
西川先生分享了自己参世界各地⽂学活动的经历,同时就“⾛向公共空间”来分享了自己对于当今“好”的文学活动的理解。
诗歌并没有消失,它永远是艺术的形式之一,诗人也从来不缺乏创造性,而这样的创造性包含了诗人指涉历史,对于活生生的、喧嚣的社会生活的吞吐能力,以及在此背景下呈现和构思自我的能力。
生活有眼前的苟且,也有远处的诗和远方。诗歌是不断地发现和创造,而不是一套已经固定下来的生活方式。如果不想活得如行尸走肉一般,你就得有所发现,而你发现的行动在精神领域和思维领域里它就是诗歌。
冯博一
独立策展人、艺术评论家
部分策划展览项目:“乌托邦·异托邦——乌镇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乌镇)、“应力场——第四届美术文献展”(湖北美术馆)、“徐冰:思想与方法”(北京798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时间开始了——2019乌镇当代艺术邀请展”(乌镇)。
实践中的自我经验批判
周期性大展逐步呈现成为风潮,我近些年在乌镇的策展实践也是一种诠释。将当代艺术的资源带入到城镇、乡村、田野等场地,已经成为国内当下比较流行的举办当代艺术展览的方式之一。由此,城市化的文化艺术功能开始向有条件的中小城镇及乡村进行分化和转向,具有“泛城市化”与“逆城市化”的趋势。
在当代艺术“在地性”的策展实践中,如何探寻一条在乡镇进行当代艺术展览的策展、呈现、传播乃至消费的途径,形成常态化、机制化的有效性影响,达到所谓的“文化艺术民主化”?我们需要在“泛城市化”与“逆城市化”趋势与转向中寻求新契合点、发现新问题,包括在地性、现场性、公共性等,避免简单化、嘉年华化、旅游化以及过于依附商业、政绩等现实问题。
苏阳
著名内地摇滚歌手
苏阳乐队创办人
代表作品:发行专辑《贤良》、《河床》、《像草一样》等。
黄河今流
不一样的地域,产生了不一样的语言,也就有不一样的歌声,得到不一样的启发,但是情感往往容易共通,了解这些差异和共同处,会让我对自己的音乐有相对平衡的认识。
大自然,普通人,便是创作灵感场,经典的作品就是营养品。对于音乐而言,应该回到民间,靠近普通人,关注当下,关注土地和普通人的命运。同时,传承需要土壤,生活方式和生活情感才是歌唱方式的前提。那么,旧有的传统民歌里那些语言能转移到今天的生活里,参与表达,这是值得实践的。
关于文化、旅游、商业之间的关系,圆歌文商旅集团总裁魏娜女士同样曾发表过自己的观点:文商旅模式输出的不是单一产品,而是一个生态,一个由内在关联的业态共同组成的生态。消费者需要的美好体验不是单一的、割裂的,而是综合的、连贯的、全方位的,文化、旅游、商业需要达成紧密的生态协同。
圆歌文商旅集团可视为一个大的生态空间,商业、旅游等是这个生态空间里的“物种集群”,每个物种集群又包含丰富的“物种”。如文旅品牌易LIFE的代表项目“圆歌·易水文旅度假区”,既包含了艺术节、艺术剧场等艺术文化体系,也展开了主题民宿、精品酒店等合作;而商业品牌未CITY也包含了零售商业“未来石”、一站式文化成长体验中心“未来智”等多种业态,去掉纯粹旅游与商业的外衣,进行文化融合。
圆歌在“文化+艺术+旅游+商业”的探索过程中走出了一条“特色”路子,以圆歌·易水文旅度假区为例,圆歌通过易水三年展、商业展览、文创产业、文化艺术活动等艺术文创手法,唤醒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构筑一个结合着幻想与现实的艺术气息浓郁的文化桃源。
在商业业务中,圆歌将文化属性与商业属性深度链接、发酵,打造潮趣文化聚集地“未来石”、智慧文化提升地“未来智”等特色城市商业体验服务。同时尝试通过艺术赋能别样商业和旅游形态,推出诸如艺术展览、文创以及轻资产运营模式等,将边界无限拓宽。
此次,圆歌以易LIFE论坛为契机,启动文化基因工程,以文化为核心,缔造属于圆歌自身的“文化基因”,通过强有力的文化基因赋能引领旅游及商业的发展。文化为魂,品牌为根,艺术为径,旅游为要,商业为实,环环相扣,相得益彰。
未来,圆歌将继续探索“文商旅”融合更加行之有效的方法,为大众提供极具文化艺术气息的旅游和商业新体验,最终实现“以文兴旅、以旅促商,文、商、旅有机融合”。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未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www.hqys.com.cn/xinwen/yejie/2021/0824/1276.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环球艺术网
“”
澳门精品拍卖会推荐光绪元宝大清铜币钱币 光绪元宝直径32.4mm 重量9.8g 大清铜币直径28.9mm 重量7.4g 光绪元宝是清朝光绪年间...[详细]
“”
澳门精品拍卖会推荐奥运徽宝黄金珍藏版金龙玺 重量500.0g 金印多为公卿一级的人员使用,这一制度一直沿袭。金印是中华民...[详细]
“”
5月16日下午,由HDM运营的Noika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召开新品发布会,正式发布了新款诺基亚X6手机。诺基亚X采用今年...[详细]
“”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化中国时代榜样董亚生系列邮票全球发行 董亚生,蛇鹤太极拳传人,(蛇鹤太极拳,是中国武...[详细]
“”
澳门精品拍卖会推荐青瓷秘色釉三足炉 高:12cm 口径约:8.6cm 此一件宋代风格的青瓷秘色釉绞丝纹三足炉是一件当代精美的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