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28 12:29 未知 编辑:小智 浏览数:环球艺术网
我们准备去晒太阳了! 咱们现在从病房出去,要穿过护理区。 这是在护理区,我们马上就能到露台晒到太阳啦! 说这话的,是泰康燕园安宁疗护中心 90 后社工李子珍。作为安宁疗护团...“”
“我们准备去晒太阳了!”
“咱们现在从病房出去,要穿过护理区。”
“这是在护理区,我们马上就能到露台晒到太阳啦!”
说这话的,是泰康燕园安宁疗护中心“90后”社工李子珍。作为安宁疗护团队里的一员,她要负责串联起家属、医生、护士、心理师、礼仪师等所有成员,为疾病终末期的患者在临终前提供缓和医疗、舒适照料、人文关怀以及生命礼仪等全方位的服务,提高终末期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患者有尊严无痛苦的离世。
病床缓缓前行,社工李子珍把手搭在病床围护栏上,贴着老人的耳朵一字一句清晰地讲。病榻上的老人正是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何振京。
2022年5月27日,95岁的何振京教授因重症肺炎,难以自如地表达和行动。住院期间,他的妻子,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教育工作者洪老师,每天都从自己的病房,忍着腰痛,一步一歇地走到他的床前,看望他、陪伴他。
洪老师和何教授深知,在重症纠缠下,人生或许已经走到了最后阶段,身体难以为继。经过审慎思考,何教授决定由普通病房转入燕园安宁疗护中心。
泰康燕园安宁疗护中心于2021年3月正式启动运营。在这里,每位患者都会拥有由医生、护士、社工、心理师、礼仪师以及志愿者组成的多学科团队的全面照护。安宁疗护团队通过“四全照顾”和“四道人生”的服务理念,缓解患者身体不适症状,安抚患者及家属的心理。
不同于国外的安宁疗护,也不同于中国现有的安宁疗护,泰康安宁疗护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安宁疗护模式,那就是结合养康特有的长链条系统照护服务生态基础,建立起集缓和医疗、舒适照料、人文关怀、生命礼仪一体化的临终+生命关怀专业化服务。
按照工作规范,患者转入安宁疗护中心时如果已无法自行表达想法,团队需要从家属那里尽可能多地了解患者的情况,例如:习惯、喜好、遗愿等,争分夺秒为患者完成心愿。
“他已经四个多月没有晒太阳了。”这是洪老师见到社工李子珍后提到的。李子珍立刻意识到,“晒太阳”对何教授来说是件大事。在得到洪老师的确认后,安宁疗护团队就晒太阳之事马上提上日程。
要想晒到太阳,他们面对的首要难题便是何教授离不开高流量吸氧,更不可能下床,这可怎么办?
通过专家团队会诊和治疗,结合何教授长期以来的临床数据参考,将高流量供氧转为低流量,可短暂采用便携式吸氧袋维持吸氧。但是,便携式吸氧袋最多只能维持十余分钟的氧气。十几分钟能不能从病房推到户外草坪晒太阳,时间紧又成了新的难题。
“把床推出去,我们提前做路线规划!”随着何教授的身体每况愈下,此时的团队工作人员放弃了休息时间,与时间赛跑。考虑到必经之路的护理区老人散步较多,团队联合护理区主管领导共同商议,甚至提前找好了晒太阳的位置,保证何教授既能晒到太阳又不会暴晒。
为了让何教授在晒太阳时还能随意变换体位,团队提前拉好 40米长的插线板,让电动病床即使推出病房依然可以工作。“这也许是何老师人生最后一次晒太阳,不能出任何差错。”
5月28日早10点刚过,218号病房的大门被打开了,李子珍和她的同事缓缓将何教授推出病房。初夏的阳光温暖明媚,空气中弥漫着淡淡花香。
“万物生长靠太阳”,洪老师在何教授耳边一字一字地读着。一缕暖阳洒在何教授身上,同时温暖了站在他身边的全体安宁疗护团队成员。
5月30日上午11时09分,何教授在睡梦中安详离开。
此后同样入住进安宁病房的洪老师找到团队,希望团队帮助她完成何教授捐献遗体的遗愿。“这是我们早就商量好的,要给医学院的学生做解剖实验,学生们不能只看书本知识,要多实践,了解人体构造才行。我和老伴儿都愿意把遗体捐献给学生们,让他们提升技能和本领,造福更多的人。如果我的器官能给需要的人带来光明和美好,那我的生命也得到了延续……”
5月30日16时30分,因疫情防控,经过与协和医学院多次沟通,安宁疗护团队的礼仪工作人员崔宇飙最终将何教授的遗体送入了协和医学院。当晚,李子珍下班后没有着急走,她专门坐在办公室等待着同事回来,一同将捐赠证书亲自交到洪老师手中才算安心。
“最初的诞生和最后的死亡一样,都是人生的必然;最初的晨曦和最后的晚霞一样,都会光照人间。”当洪老师拿到北京市红十字会遗体捐赠证书和纪念杯时,连道感谢,她对何教授的去世没有遗憾,只是不舍。
在安宁疗护中心,团队需要感受和引导患者及家属表达各种需求,帮他们完成人生的遗愿清单,从而让生命的归途没有遗憾。为此,团队里的工作人员付出了大量时间、精力和情感。但在此过程中,他们不只有付出,也有很多收获。
2021年11月,原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梁伯龙老师因罹患胃癌,在几经选择和考虑后住进了燕园安宁疗护中心。
进入病房后的梁老常盯着天花板或电视机发呆,精神状态大不如前。他的女儿随即找到了李子珍,希望通过安宁疗护专业团队的服务,能让梁老师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也过得丰富多彩、有滋有味。
《莎士比亚全集》被放置在梁老师床头最显眼的位置。书也因常常被翻阅,早已泛黄。其中,《仲夏夜之梦》是梁老最喜爱的莎士比亚经典喜剧,它讲述了一段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极富浪漫色彩和人文气息。
作为《仲夏夜之梦》话剧的执行导演,梁老早已对《仲夏夜之梦》剧本里的台词、场景烂熟于心。于是,安宁疗护团队便根据梁老师的身体情况和喜好,同梁老师及女儿共同打造了“读演剧本活动”,读演的剧本就是《仲夏夜之梦》选段。由此,一场“病房里的表演课”拉开了序幕。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为了方便“演员”们理解语气、声调的变化对情绪表达的影响,梁老选择用四种不同的口吻给大家诵读短诗《早发白帝城》,以做示范。
这样的表演课,梁老师坚持了一个多月。天气好时,他就坐在窗边,边晒着太阳边上课。因为性格和蔼、有教无类,“病房里的表演课”吸引了越来越多想要尝试读演剧本的“旁听生”。这样的活动也让梁老师自己觉得,即便人生走到最后阶段,即便健康状况不甚理想,垂垂老矣也可以再成就他人。他欣慰于自己的最后一批学生从完全业余到稍有入门,更满足于将表演艺术和文学艺术传播到了更多人的心中。
2021年12月25日,梁老师离开了我们,享年86岁。“生命的每段旅程都可以点燃自己照亮别人”,这是梁老师留下的叮嘱,他依然心系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们。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这是肺结核病研究先驱爱德华·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也是安宁疗护工作对人精神和心灵安抚责任的真实写照。
“能照顾有着这样崇高追求的老人们走完人生最后一程,只觉得荣幸。”有这样工作经历的李子珍,她对生命的感受也变得与以往不同。她从羞于表达爱,到常常表达“妈妈爱你”“我爱你妈妈”;从不喜欢拍照,到乐于记录。用生命陪伴生命,用生命感动生命,李子珍在这当中也学会了珍惜时光,早点说爱,不留遗憾。
什么是圆满的人生?李子珍觉得,临终的病人能吃上自己以往被医生限制吃的食物,能在人生的最后阶段及时与所爱的人道爱、道谢、道歉、道别,能按照自己的意愿与世界告别便是圆满,人生并非轰轰烈烈,能够从心而终便是圆满。
“我是2016年进入泰康的。”2021年1月28日,休产假的李子珍在网上看到了燕园安宁疗护中心开业的消息,“看到这个项目正式启动的那一刻,我的心中就升起一股兴奋感!”
目前,我国安宁疗护人均覆盖率不足。泰康安宁疗护专业化服务试点,不仅构建起了泰康生命关怀板块的重要一环,为患者和家属提供生命末期全流程、一体化的高质量服务,更为我国养老服务行业建设提供了创新商业实践样本。
一次安宁就是一份信任和托付。从中后台工作到一线安宁疗护,李子珍经历了一次职业跨行转型。她深知,要完成安宁疗护工作,医护方面的专业知识是必然要熟悉掌握的“硬门槛”。此外,安宁疗护病房社工还需要有沟通技巧、心理学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人文修养。
面对种种困难,李子珍毫不畏惧!只要听到或看到哪里有关于安宁疗护的相关专业培训,李子珍牺牲个人休息时间也要去学习。为了能实现病人和病人家属随时需要就随时出现,她甚至把家也搬到了单位附近。
人相处久了,自然会有感情。社工和病人、病人家属相处久了,就会产生家人间的信任和依赖。在排解工作压力方面,李子珍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每次回家,她会特别地对自己的女儿很大声喊一句“妈妈回来啦”,以此来提醒自己适时从工作的环境中抽离出来,回归家庭生活。
说到悲伤,李子珍反复强调“接纳”二字。接纳是允许自己难过,允许自己悲伤,要接纳这一切所发生的。除了照顾病人,陪伴患者体面走完生命最后一程,她还需要陪伴家属度过丧亲之痛。当有病人家属陷入悲伤情绪时,李子珍的选择是不打扰,但只要有需要就会随时在。
“别人可能是爱一行才干一行,我是干一行爱一行,我也从这些已经离去或即将离去的人们身上得到了超越生命本身的力量!”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未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hqys.com.cn//xinwen/yejie/2023/0128/291724.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环球艺术网
“”
雕漆故事 Kuro在日语中大致翻译为黑色,突显了 Kuro Sumi 作为针对轮廓和灰色洗涤的首选墨水的声誉,提供纹身行业中绝对最...[详细]
“”
意大利米兰 2024年4月15日星期二 无间设计创始人、设计师吴滨先生, 携游山记艺术装置系列《爿园:须臾即永恒》 ,应意大...[详细]
“”
成都,一个延续不断的城市,在古今交叠中,沉淀出地道蜀味,形成成都独有的城市风貌,使它成为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详细]
“”
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也是河流的历史,每一个城市发展的背后,离不开河流的陪伴。 西晋文学家左思在《蜀都赋》中写到,...[详细]
“”
王中的太极书画人生 能和王中先生成为好友,是我的荣幸,也是我人生的一大收获。他不仅是国家一级美术师,也是中国太...[详细]